谷花鱼是三川的一道上等菜肴
把谷花鱼在锅里用文火用油煎黄,晾放几个小时,再拌上一点酸菜辣椒花椒等酌料,是上好的下酒菜
三川有句戏说谷花鱼的俗话:“死鱼烂虾,把饭遭踏”,意思是说,鱼太香了,要多送好些饭啊
我想:很多年前,我定然和他相识在临川城区的香楠峰下,也就是中国剧场史上杰出的剧场——“玉茗堂”旁边
时间可能是宋元也可能是明清民国
当时最流行的小曲有“扶船”、“十二月采茶”、“三伢子放牛”,这里有茶灯戏、竹马戏、傀儡戏、傩祭戏等表演,临川三个古老剧种——宜黄戏、盱河戏(也叫孟戏)和采茶戏都在此交汇
它们都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
其孟戏,以演《孟姜女》而出名,迄今已有五百年演出史,是广昌县北宋文学家曾巩后代的家族戏,如今活跃于乡间的第62代孟戏班仍保留了明代珍贵的声腔——海盐腔,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,曾巩的诗句“翠幕管弦三市晚,画堂烟雨五峰秋”描绘了家乡优雅的歌舞戏剧生活
在香楠峰下,农闲之季、茶余饭后,人们放下锄头把、撂下手中活,扯开嗓子便唱,或拼禾伏桶当台,或席地而坐,拉起二胡、吹响唢呐、打起竹板、按响竹笛,或有盲人打起梆梆(也叫游鼓筒,渔鼓),那曲调、唱词都是耳熟能详、家喻户晓的,再加上敦厚纯朴、似吟似颂、绵软婉丽、行云流水的家乡土腔,撩拨得四邻八舍或过路客驻足聆听,三五一堆、四六一伙,人们“或语或嘿,或鼓或疲,或端冕而听,或侧弁而唱,或窥视而笑,或市涌而排”
听得兴起,有拿过碗筷当铜钱、竹板伴奏的,或舞之蹈之,按捺不住接词便唱的,或斜眼认为不如已听不顺自己小声哼唱的,或竖大拇指喝一句:“比台上演的还动听!”的
也有的“角儿”表扬话听多了,便两人做伴,一拉一唱自打板伴奏请画师画下、琴师记载或用录音机录下的,得意地在大众广庭之下摆出、放唱,过一过明星瘾,找一找暂时不是自己的感觉
我正在床上铺着被褥,孩子却在一旁跳着脚哭着喊:“妈妈,我不要下雨,不要下雨
”
吕宗桢没凑嘈杂,孤单单地坐在他处
他确定他是饿了
铅灰色的天空异常阴沉,眼看就要下雪了
一阵冷风掠过,苦娃激灵灵打了个寒颤
到了河边,苦娃搓了搓麻木的小手,扶了扶头上那顶露了棉絮的帽子,尔后搬起一块大土渣用力向河边的薄冰砸去
喀嚓,啵——,冰开了
土渣落入了微黑的河水,立即泛起一层浑浊的水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