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32 P标记的双链DNA探针于100℃加热5分钟,迅速置于冰浴中。单链探针不必变性。将探针加到杂交袋中杂交过夜。杂交期间,盛滤膜的容器应盖严,以防液体蒸发。
杂交结束后,去除杂交液,立即于室温把滤膜放入大体积(300-500ml)的2×SSC和0.1% SDS溶液中,轻轻振摇5分钟,并将滤膜至少翻转一次。重复洗 一次,同时应避免膜干涸。
68℃用300-500ml 1×SSC和0.1% SDS溶液洗膜两次,每次1-1.5小时。此时已可进行自显影。如背景很高或实验要求严格的洗膜条件,可用300-500ml 0.2×SSC和0.1% SDS的溶液于68℃将滤膜浸泡60分钟。
原位杂交技术(in situhybridization)是以标记的核酸分子为探针,在组织细胞原位检测特异核酸分子的技术。使含有特异序列、经过标记的核酸单链即探针,在适宜条件下与组织细胞中的互补核酸单链即靶核酸发生杂交,再以自显影或细胞化学方法对标记探针进行探测,从而在细胞原位显示特异的DNA或RNA分子。
可以检测cRNA、miRNA、LnRNA、DNA。可以各种种属的标本,包括哺乳动物、爬行动物、菌、植物标本。也可以检测组织芯片。
预杂交
1)每个管中置换成大约300ulHYB-溶液,60℃水浴5分钟,避免振荡。
2)用等体积的HYB+取代HYB-。
3)60℃水浴,预杂交4小时以上。
杂交
1)吸去预杂交的HYB+,加上100ul已加入探针的HYB+溶液(探针浓度约为1ng/ul)..
2)60℃ 温浴过夜。
注:杂交与预杂交的温度可以是55到60度不等,温度越低,探针结合越好,温度越高,背景越小。
原位杂交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,以下是其中几个具体应用:
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:在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领域,原位杂交技术常被用于研究基因的表达和定位。例如,通过标记特定基因的探针,可以在细胞或组织中检测特定基因序列的存在和分布,进而了解基因在细胞分化、发育和功能中的作用。
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:原位杂交技术也可用于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。例如,通过标记多个基因探针,可以检测基因组中的多个基因序列,从而进行基因定位、基因表达谱分析、基因突变检测等研究。
病毒学和病原微生物研究:在病毒学和病原微生物学领域,原位杂交技术常被用于检测和定位病毒、细菌等病原微生物。例如,通过标记特异性或核酸探针,可以检测组织中病原微生物的存在、情况以及分布特征,从而为疾病的预防、诊断和提供依据。
总之,原位杂交技术在生物学、医学、基因组学、遗传学、病毒学和病原微生物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,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、探究疾病机制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