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观察者网重磅推出季度性经济观察栏目--中国经济季度观察·圆桌纵横谈,邀请经济界和金融界重量级专家学者,围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经济数据,解读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,回应当下公众最为关心的热点话题,展望未来发展。
10月19日,2024年第三期中国经济季度观察·圆桌纵横谈在上海举行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,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,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,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,厦门大学教授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赵燕菁等嘉宾齐聚一堂,聚焦三季度经济数据和近期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,共议中国经济破局之道。
本文为厦门大学教授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赵燕菁主题发言内容。
赵燕菁:
如何扩大内需,是中国宏观经济最主要的问题。中国经济问题并不是生产端也就是制造端的问题。有人说,中国是什么都能生产,但没人买,而美国是什么都可以买,但没人生产,两国正好相反。可见,中国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特性,真正要解决的是需求问题,而不是直接去解决生产问题。新质生产力再怎么发达,没人买,也是一钱不值。
现在大家都支持扩大内需,但对于如何扩大,并没有很好的办法。我认为扩大内需必须从消费开始。
现在大家都想从财政端采取措施,即把政府的钱分给老百姓。但财政支出也是消费,是把个人消费变成了集体消费。如果把财政中的教育支出、交通支出等集体消费减下来,挪到家庭部门,未必能改善消费,可能还会降低消费效率。
所以我认为从财政方面扩张内需有很大的问题,实际上是一种转移财富。而从金融方面扩大内需,才能增加增量。
近期中央提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,其中"增量"两个字非常重要,办法不能在存量里面想,在消费上挪来挪去并不能解决问题,要把政策变成能够带来大量增量消费的政策。
增量消费最主要的是如何创造财富,如何产生消费。我认为,所有的消费都可以视作货币的函数,消费加起来就是货币总量。货币总量增加,消费就会增加。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货币创造问题了,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会自动创造需求,必须创造出货币才能创造出需求。
信用货币时代,中国的货币是债务和信贷创造出来的。如果信贷、债务增加,货币就增加,如果信贷、货币减少,消费就会减少。
"社融"(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)这个概念非常重要,因为它揭示了贷款和货币创造的过程,如果一个国家的净社融上涨,消费就一定能上涨。
去杠杆、还债等都是在消灭货币,在这些过程中,消费一定会减少。我们现在所有的政策都是在总量上消灭货币,如果总量、政策不变,货币一直被消灭,就不可能创造出增量的消费。当消费总量下降时,在个体之间转移财富是没有意义的,即当消费下降,有某些企业表现特别好,就意味着其它企业得"死"。在下降的电梯里无论跳得多高都是没用的,所以微观企业在宏观下降的背景下是无能为力的。
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扩大总量的总消费。中国的经济到底是需求端约束还是供给端约束,取决于资产负债表到底是哪端长、哪端短。按宏观的资产负债表,应该两端相等,即生产的东西一定要有足够的货币支持。如果货币减少,资产端一定要减剂、通缩。
而我国目前宏观经济问题主要是债务端迅速减少,但生产的东西很多,最后消费就消失了。债务端是由权益和负债两项组成,权益中包括股票、债券、房地产等高流动性资产。用这些高流动性资产做抵押,银行就能把钱生产出来。
银行就是生产钱的企业,只有银行是消费部门,其它都是供给部门。银行根据你抵押的权益放出多少货币,你就能消费多少。
现在我国资产负债表生产端基本没有变化,主要是权益端,而权益端最大的问题在于房地产。
在银行贷款中,将不动产作为抵押物的占比非常大,超过百分之七八十,这类贷款不光是直接给房地产、居民的,还包括给开发商、政府的。房地产占中国债务端比重太大,这是中国与其它经济体最大的不同。
我国的股票市场是美国股票市场的零头,生产端全在中国,股票都是美国人发。股票就是企业的债务端,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%,结果美国发的股票比我国的市值还高,实际上,我国很多好企业都在美国上市,创造的是美元,而不是人民币。此外,我国发的国债也很少,比日本都少。
我国债务端最核心的就是房地产,这一点远远超过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个国家。但房地产被打压下去了,近400多万亿的资产没有流动性,银行里全处于抵押状态,所有人都在抛,但没人接。没有流动性,拿什么去银行抵押贷款?我们的信用就没了,钱贷不出来,消费就没了。
债务端只要减少,资产端就一定要内卷,所有的劳动力、生产者价格都要下降,否则根本卖不出去,只有这样,两端才能实现平衡。
所以在目前的宏观经济状态下,出路只有一个:尽最大能力去扩大债务端。
对此,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:
首先是股票市场。原本我的个人印象是,股票市场上涨,消费一定会上涨,但这是一个慢变量,股票上涨不会立即就有消费。
9月末,我国的股票市场突然有个小爆发,效果也几乎是立竿见影,国庆那几天"哗一下"消费就上去了。所以股票市场是快变量,这一项就可以拉动消费。因此,政府应该通过这一渠道,向市场大量释放流动性,释放的流动性至少要抵消掉房地产减少的贷款。
市场一下这么振奋,说明这药灵。这时千万不要说"虚拟经济""泡沫"等等,只要消费上去,经济的基本面就会好转。经济的基本面是利润,只要利润一上去,它的市盈率就有支撑了。
找到这副好药,不要犹豫,就拼命用。我认为"慢牛好"这个说法不对,生病的时候一定是"快牛"好,我们不能天天打兴奋剂,但生病的时候必须要用强心剂,心脏才能恢复跳动。只有"快牛"才能达到"慢牛","快牛"到了一个点上,再变慢。
中国的股票市场是被严重低估的。我认为,第一,要放心大胆地进入股票市场。第二,不要怕套现,为什么要制止老百姓、企业套现?套现就是现金流入市场,他们拿了现金,不会又存到银行去,肯定会消费或者投资。而所有的投资,背面是另一个人的消费,这时候市场一下就会活跃起来。
经济非常危急、怎么往市场发钱都来不及的情况下,股票市场和资本市场见效会非常快。
其次是债务市场。中央可以把地方政府的债接过来,变成长期债。地方政府的资产不是没有价值,只是回收期太长。例如,这一资产有100年的寿命,但让地方政府10年就要还债,并且利息还很高,其实地方政府还有90年的钱没收。要确保市场的债不收缩,要把钱留在市场上,不能让钱回到银行,银行里有上百万亿,政府把这些钱借出来,投入到市场。
最后,一定要尽量恢复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。因为这个市场规模非常大,只要它不涨,其它都没戏。房地产的目标不是卖更多的房子、卖更多的地,而是要让它的价格上涨、流动起来。
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,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平台观点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,每日阅读趣味文章。